长汀县三洲镇桐坝村,芭蕉古樟掩映下,有一座青砖黑瓦清代古宅。年过八旬的村民李以发告诉我们,这是曾任长汀县濯田市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德志的故居。
抗租抗税冲在前头
李以发说:“1928年前后,长汀地下党负责人张赤男在汀南一带发动革命。我的曾祖父李吉东、曾叔祖李吉初,支持祖父李德兴和叔公李德金、李德志三兄弟参加张赤男领导的秘密农会、铁血会。他们在抗租抗税的斗争总是冲在前头,逐步成为革命斗争的骨干分子。在一次抗租斗争中,秘密农会成员和反动民团发生冲突。我的三叔公李德志左肩被砍伤,年过半百的吉东、吉初两位太公救子(侄)心切,施展武功杀了一个民团团丁。
无奈之下,吉东、吉初连夜集中全家各自逃难。吉东带一路逃到濯田的龙归寨,吉初带一路逃到河田的芦竹坝,所有田地家产被抢掠一空。祖辈们流离失所,直到近年编修族谱,后人才从老一辈口中得知大概。我的继祖母蓝氏生前讲述,祖父李德兴、二叔公李德金、三叔公李德志都曾经在濯田当过苏区干部,但不知道他们的具体职务和最后的下落……”
笔者多方寻找,在长汀县党史部门1969年12月《濯田公社老革命、贫下中农、老前辈座谈会纪要》中找到了线索:“1931年春,濯田成立了汀连县(后为长汀县)第七区苏维埃政府,下设濯田乡苏、李丰乡苏、长安乡苏等乡苏。还成立了濯田市苏,第一任主席李德志。”这是目前李家兄弟三人参加革命的唯一证据。
李家后人寻访知情人范文炳老人(中)
避居他乡投身革命
濯田镇安仁村,98岁的范文炳恰好是当年李吉东一家避难时老房东的后代:“我的父亲当过乡苏文书,两个哥哥参加红军后无音讯。李家从桐坝迁到濯田,先在龙归寨瓦厂做工。后来濯田各村成立了苏维埃,李家从龙归寨迁到安仁,在我家住了三四年。因为两家都有参加红军工作,关系更加亲密。红军和赤卫队多次攻打苦竹山反动堡垒,我们两家都有亲人参加战斗。李家的李德兴,大家叫他‘德兴佬’,也是个苏区干部。他的小儿子宝山是在龙归寨瓦厂里生的,后来卖给濯田坝尾的王家,改名王宝山。”
76岁的蓝盛和说:“安仁村的老人都知道桐坝李家父子在村里梁角地烧砖瓦瓮缸。李家老父亲人称‘逢源佬’,老一辈有取字号的习惯,左右逢源、大吉大利,‘逢源’应该就是李吉东的字名。逢源佬当时年近花甲,但长年习武体力好,积极参加攻打苦竹山。在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抬回安仁就去世了,埋葬在梁角地。上个世纪80年代,李家后人才把逢源佬的骨骸迁回桐坝安葬。梁角地当年李吉东、李德兴父子烧瓦的窑至今保存完好。”
李吉东父子在安仁村梁角地谋生的老窑址
亲人罹难家庭离散
濯田镇坝尾村,92岁高龄的退休教师王宝山黯然伤神:“我出生于1929年阳历1月,生父李德兴从桐坝迁到龙归寨时,我还在娘胎里。苏区时期,红白政权交替频繁,父辈们身为苏区干部,时刻面临生死考验。听我生母蓝氏夫人讲,生父前妻岳氏夫人生下的长兄李恒昌原在濯田教书,后被反动民团关押。生父万般无奈,只能把年幼的我卖掉换钱,花了重金才把恒昌长兄保赎回家。
养父家相对殷实,又有本地宗族势力庇护。我在王家得以苟全生长,但祖辈、父辈们的遭遇却令人伤悲。祖父李吉东因为攻打苦竹山负伤牺牲;二叔李德金的妻子被反动民团抓走卖到武平县,音讯全无。母亲生前对我说过,父亲和二叔、三叔参加工作后就再没有回家。他们都是基层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干部,最后的下落无人知晓。我一辈子不敢触及家族的伤疤,但身为人子,血缘之亲、骨肉之爱是刻骨铭心的。”
根据李家后人和安仁村的知情人推测,1931年初至1932年底,闽西苏区开展了错误的“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早年投身革命的李德兴、李德金、李德志三兄弟,很有可能就是其中的受害人员。抑或参加红军后牺牲,因后人离散,信息不畅,未能留下线索和痕迹。
红色血脉代代相承
曾任濯田市苏主席的李德志离世时,其子李告华正在红军某部参加反“围剿”作战。根据退休干部履历表记载,李告华1911年7月出生于桐坝, 1928年随家迁居濯田,1930年参加红军,任红12军某部战士。1933年3月在反“围剿”战斗中被俘,后释放回家。由于父亲已经遇难,濯田家中生存环境恶劣,李告华被迫于1934年外迁到宁化县泉上镇谋生。1946年被抓壮丁编入国民党军某部。1947年8月该部在河南郑州起义,李告华编入解放军第46军138师某部,重新回到人民军队的怀抱。先后获得“解放东北纪念章”“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51年至1953年参加土改,后调任广东省陆丰盐场工作。1963年3月调任五云林场工作,担任党支部委员、副场长等职。根据1958年9月国防部颁发的《转业军人证明书》记录,李告化曾在解放战争时期荣立“一大功,二小功”,证明书中详细记载了他的模范事迹。
李德志、李告华父子投身革命后,饱经磨难、家庭破碎,但他们始终恪守初心和使命,红色血脉赤诚忠贞。李告华不忘长汀家乡的养育之恩,不忘自家是“红军之家”。2006年6月弥留之际,其子李建文曾携带相关证明材料,专程回乡,由长汀县委党史研究室出具证明:“经调查了解,李告华同志系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公社(今长汀县三洲镇桐坝村)人。该同志于1930年在长汀参加红军部队。”李告华接到这份证明后不久就去世,享年95岁。
李告华的转业军人证明书
同气连枝手足相亲
当年与李吉东同时逃难、另走一路的堂弟李吉初一家,境况也同样悲凉。李吉初携家小逃至河田镇上安家,继续参加当地的革命斗争。1929年5月,河田农民暴动成功,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1930年8月,红12军到达河田,帮助河田成立乡苏政府,接着成立了河田区苏,李三宝生任区苏主席。同为李氏宗亲、又是早期的革命骨干,李吉初与长子积极参与红色政权的工作,遭到反动势力的迫害身亡。其子平时以贩卖麦芽糖为生,受组织派遣担任地下交通员,有一次外出执行任务时,被反动民团杀害于河田镇芦竹坝的白石坑。
李吉初的女儿李德善,乳名马仔妹,在父兄遭到毒手后,孤身一人找到长兄的牺牲地,亲手殓葬了哥哥。从此终身未嫁,在白石坑砍柴、务农为业。独自一人把父亲收养的女儿刘四哩、邱莲英抚养成人。主力红军长征后,李德善在白石坑担任秘密接头户,掩护过往的红军游击队员。曾经多次掩护同村的红军干部范云龙(曾任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独立第七团参谋长)等人。据长汀县民政局原局长范钰昌和范云龙儿子范洲生介绍,上世纪80年代落实政策后,李德善被评为革命“五老”人员,享受民政定补,晚年生活安详。李德善的养妹刘四哩成年后与老红军后代赖马良成亲,赖马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任河田区蔡坊村贫农协会副主席。刘四哩之子李金明是退役军人,曾任长汀县公安局副政委、工会主席,退休后担任长汀县关工委常委副主任、关爱工作团团长等职,曾获福建省公安民警荣誉奖章。
如今,先祖们的伟岸背景早已消逝在岁月的尘埃中,但李吉东、李吉初的后代儿孙满堂,各有建树。他们散居在长汀、三洲、濯田及明溪、厦门、广州等地,尽管相隔遥远,但家族的红色血脉和血肉亲情让他们常聚首,缅怀英雄先祖,谨守坚贞报国、敦亲睦人的家训,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李德志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