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红土地论坛红色文化基因库特别策划老区视角乡村新貌红色记忆红色旅游老促会新故事期 刊

项南与大念“山海经” 梁茂淦

2021-05-08 20:09:05 来源:《红土地》杂志2021年第05期


提起福建的改革开放,我们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改革开放五位元勋”之一的项南。笔者有幸在他身边工作了4年多,亲眼见证、亲耳听闻了那一桩桩一件件深刻改变福建落后面貌、后来居上的大事。虽然时间过去多年,但一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就心潮澎湃!

1980年12月,中央任命项南为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不久又任命为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当时福建的情况很不好,可以用“一穷二白”4个字来概括。项南这位久经考验的革命家,排除各种干扰,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新举措,推动了福建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其中,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就是关系福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以及社会事业的长期发展的战略——大念“山海经”。

“山海经”是福建起飞的根本出路

大念“山海经”的提出,不是项南心血来潮,而是在充分调查研究、总结群众的实践、认真听取专家意见、省委省政府领导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决策。

博览群书的项南,从古书《山海经》中得到启发。书中所述的嫦娥奔月、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等神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福建改革开放,不正需要这种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1981年1月27日,项南同志在他主持召开的吹风会上,首次提出了大念“山海经”这个酝酿了许久的想法。

1月29日,他同省委常委温秀山、漳州地委书记刘秉仁等人来到漳浦县考察。漳浦县地处福建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是天然温室,当地人非常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地方种什么就长什么,是个连扁担插到地里都会发芽的地方。”可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这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也穷得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县委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从实际出发,调整生产方针,首先把粮食生产抓上去后,接着考虑向山向海发展,山上发展林、果、竹,海上发展鱼、虾、贝,耕地主攻粮、油、蔗糖,加上办好工业,让全县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县委书记黄步翔详细汇报了这些情况,还陪同他们到实地考察。项南越听越高兴,越看越兴奋,说:“你们的想法提得好,干得更好,你们是在干着一个伟大事业。今后,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的前提下,就是要向新的领域进军,向山进军,向海进军,这样才能较快地发展。福建地少人多,这个历史状况短时间改变不了。因此,对粮食生产一定不能松懈,但领导的注意力要放在新的发展领域。”

受项南鼓舞,漳浦县委立即召开干部群众万人大会,迅速掀起一个向山向海进军的热潮。漳浦县的成功实践,更加坚定了项南大念“山海经”的想法。

1981年3月14日,项南在全省科技会议上明确地提出了要发挥福建优势,必须念好“山海经”,即做好山和海的文章,向大山要财富,向海洋要财富。

项南大胆地对长期实行的“以粮为纲”方针提出质疑。他说,“以粮为纲”不符合福建的实际,还有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福建人均只有7分耕地,但山林和海洋则人均14亩,我们不能只在7分地上打滚,不在14亩山海上做文章,否则福建的面貌永远也无法改变。

有一位省委常委提出:“口粮不够怎么办?”见多识广的项南答道,口粮不够可以向邻区、邻省或国外购进。地、县可以成立粮食贸易公司,与外地订立合同,大做粮食生意。这样就可以把有限的耕地多腾出一些来种经济效益好的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然后再把这些运到外地,把玉米、高粱运回来;把香蕉、荔枝运出去,把苹果、梨子运回来。这样生意就做活了,就可以以商品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他还说,香蕉、荔枝在全国只有广东、福建、广西、云南几个南方省份的部分地方能种,而这两种水果又是全国的紧俏水果,同样一亩地比种粮食的价格高出一倍多,我们不种太可惜了。我们念“山海经”的目的,就是为了给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商品,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既然是商品,就得设法把它卖出去,如果卖不出去,岂不白念“山海经”了吗?所以我们既要大念“山海经”,又要讲“生意经”,货通四海利财兴呀

“山海经”成为福建的致富经

大念“山海经”深刻反映了福建省广大干部群众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支持,成为向山向海进军的行动纲领。

漳平市永福镇,早在南宋时期就是我国著名的花果之乡,但在“文化大革命”中,种花被批判为姓“资”名“修”,一度出现大砍花果的极“左”之风。项南深入这个地方调研,号召广大花农念好“山海经”。年轻花农傅东明、陈子望、李振锋等一马当先,冲破“资”“修”束缚,大种祖传的花果,并在全国率先成立“永福花果群众公司”,把各种名花远销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和台港澳地区,出现了很多家“万元户”。尔后,他们引进台湾农民来种花种茶,创立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他们生产的高山茶畅销海内外,他们种了十万株樱花,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樱花园,成为闽西南旅游观赏中心。永福也成为漳平县富甲一方的乡镇。

……

清末左宗棠在给皇帝的一篇奏疏中说:“福建之利在水不在陆。”此语侧重强调了福建“水”的优势,是很有见地的。项南同志十分重视这个历史启示,福建山的优势和水的优势都要很好发挥。

1983年9月15日,项南召集省农业厅和省水产厅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10多人,到沿海几个县进行了20多天的调研。这次调研的主题就是如何发挥福建海洋和内陆水域的优势,加快福建经济的起飞。事前就要求参加调研的人员做好准备,一边深入实际调研,一边发表意见,进行思想碰撞。在第一次福厦公路的行程中,大家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以莆田“涵江养鳗场”为基点,大兴养鳗业,为福建渔业发展闯出一条新路。

“涵江养鳗场”是1979年福建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与日本三正贸易公司以补偿贸易形式建立起来的养殖场。鳗鱼营养价值很高,经济价值也很高,是出口创汇的好项目。当时国内没有养鳗业,而日本养鳗业很兴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什么人家能养,我们就养不起来呢?

通过调研,项南从中学习了许多养鳗知识。他从涵江当地一个叫“鳗巷街”的地名开始追寻、考证。果然,当地群众说,“鳗巷街”是涵江一条与河川并行的小街,春季里随便都能从河里捞到几条鳗鱼。因河里的鳗鱼特别多,又肥又大,这条小街就被称作“鳗巷街”。

项南认为福建养鳗的历史肯定比日本要长!项南与专家、群众经过热烈认真的讨论之后,作出决策:把“鳗巷街”作为实验基地,深入研究大力发展高效

益、高质量的养鳗产业。接着,项南又组织全省各路专家,攻克了孵化、养殖和饲料关。别小看这并不高深的养鳗技术,当时外方极为保密,千方百计要掐你的脖子,叫你开挖的鳗鱼塘养不出鳗鱼来。项南告诉大家一定要“以智取胜”,发动大家动脑筋,想办法过五关斩六将,硬是把这几个关卡闯过来了,唯独鳗鱼长膘的精饲料还差一点。外方紧紧把住这个关口,让你有求于他。

后来,项南请省内各路专家发表解决鳗鱼精饲料的意见。项南说,原子弹我们都能造出来,这饲料能有多神秘呢?根据专家的建议,项南要求省水产厅“立项研究,马上就干,一定要生产出比进口更好的精饲料来!”会上,项南还语重心长地对时任省安全厅厅长吴纪宗说:“每年要花5000万美元进口精饲料养鳗鱼,这不受制于人吗?能不能自己想想办法啊?一是学,二是买,要是学不上,就找海外华侨帮忙吧。”他还说:“要动员海外华侨一起来念‘山海经’,那前景就更为广阔啦!”

在项南的关心和支持下,第一批国产鳗鱼精饲料制造成功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第一代水产饲料专家,建起了第一个以生产鳗鱼精饲料为主营业务的福州海马饲料有限公司,从此开辟了水产饲料专业化生产的新领域,开创了传统水产养殖向现代化集约化水产养殖的大变革。

实践证明,大念“山海经”,是一项古为今用,大胆创新,完全符合福建实际、利省利民的决策。它改变了福建落后的经济格局,为福建经济的起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福建省在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方面成绩斐然。 

 

项南与大念“山海经”  梁茂淦

1981 年 1 月,项南在漳浦考察对虾养殖

项南与大念“山海经”  梁茂淦

1981 年 ,项南在基层调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情况

项南与大念“山海经”  梁茂淦

项南和作者(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