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红土地论坛红色文化基因库特别策划老区视角乡村新貌红色记忆红色旅游老促会新故事期 刊

新四军战士邱仲尧抗日救国

2021-06-10 11:30:17 来源:《红土地》杂志社2021年第06期

在众多记载或研究新四军战斗历史及人物传记等史料中,即使在华侨新四军人物介绍资料中,邱仲尧这个名字,鲜少出现,却依旧无法掩饰光芒与热量。

苦难的童年  

1901年农历2月29日,邱仲尧出生于福建省石狮市锦尚镇港东村(原晋江县安仁乡永宁里二十都)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兄弟姐妹8个。父母亲因染上瘟疫先后去世,只有10岁、排行第8的他,却成了家中的主劳力。下海捕捞,上山采石,在贫瘠的砂地种植地瓜……尽管如此,一年到头还是食不果腹,更谈不上读书识字。童年的记忆,对于邱仲尧来说是苦涩而不堪回首

新四军战士邱仲尧抗日救国

邱仲尧

远渡重洋谋生  

迫于生计,邱仲尧于1926年跟随姑母漂洋过海到菲律宾做“番客”。长相俊朗斯文、中等身材、机灵勤劳且有人缘的邱仲尧,很快就融入侨居国的社会生活。他先是帮助姑母看店和料理一些生意上的事,也打过杂工,干过苦力,做过店员。在西方列强殖民统治下的菲律宾,工人团结斗争的事迹,给邱仲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暗暗立志将来一定要做为工人谋福利的人。从此,他积极参加系列工人的罢工斗争,结识了许多同样为了谋生而从福建泉州漂洋过海的老乡。1936年,菲律宾成立“怡朗华侨救亡会”,是怡朗最早的华侨抗日组织,在华侨青年中影响广泛他参加了该组织

加入共产党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动荡的时局给邱仲尧以极大的思想震撼,特别是看到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肆虐,看到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他和当时菲律宾所有华侨一样,无不义愤填膺,同仇敌忾,并跟随同为晋江籍侨胞许立(又名许敬诚,晋江县龙湖许厝村人,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等人,一起发动店员、职工、学生和各界热血爱国人士,先后成立了“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菲律宾分会”(简称“民武分会”)“菲律宾华侨文化界抗日救国会”(后改为抗日救亡协会)等抗日团体,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祖国抗日。在斗争实践中,邱仲尧任劳任怨,吃苦耐劳,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提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处事从容不惊的工作能力,深受大家的赞赏和喜爱。邱仲尧当地爱国青年一道加入共产党,成了一名地下党员。

1936年4月的一天,邱仲尧正在收购废品途经的镇上张贴宣传抗日斗争标语时,被3个盯梢跟踪的特务当场抓住,不幸被捕,被囚禁近半个月。后来,战友们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用啤酒瓶子装满汽油做成手榴弹,扔进看守所,趁着混乱之机,成功将3楼囚禁室营救出来。

加入“劳联会”  

1938年5月,邱仲尧加入了由晋江籍华侨许立领导的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简称“劳联会”),该组织属下有锌器、家器、建筑、理发、餐饮等各行业劳工组织以及以地区为单位的职工团体共40多个,其主要功能就是发动会员积极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声援祖国抗日。会员捐赠的钱物由菲律宾华侨抗敌后援会统一缴交国民政府处理但当时国民党政府对待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两支抗日劲旅有失公允,导致八路军和新四军无法直接受益于社会各界的捐赠。所以,“劳联会”还需另外筹集部分钱物,通过各种特殊渠道和特殊方式,直接送到八路军和新四军总部或营寨。

邱仲尧利用他对菲律宾社情民意熟稔的优势,积极参与“劳联会”的各种活动,很快便成为其中的骨干力量。

加入新四军  

1937年卢沟桥战斗打响,菲律宾华侨的爱国热情再一次被点燃,他们密切注视祖国抗日事态的发展1939年5月,邱仲尧得知菲律宾华侨店员救亡协会拟成立“菲律宾华侨各劳工团体联合会慰劳团”的消息,他当即就和同为石狮人的好友王汉杰一起报了名。该团共24人,其中泉州籍华侨就有20人。10天后慰劳团从马尼拉启程,进入江西,在上饶新四军办事处,受到叶挺军长的亲切接见;9月下旬,慰劳团抵达安徽径县云岭新四军军部,副军长项英热情接见了全体成员,并为大家配发军装,军政治部安排慰劳活动日程。每场慰劳活动结束后,分别之时,大家依依不舍。

慰劳新四军任务完成后,全体团员就地报名参加新四军,邱仲尧到军教导队第三期学习政治、军事等科目结业后编到新四军第二支队战斗连,成了一名真正的新四军战士。

亲历“皖南事变” 

 1941年1月4日,新四军奉命北移,7日晨在皖南茂林地区遭国民党反动派的狙击围歼,新四军9千余人与8万多的国民党顽军拼杀7昼夜,终因兵力悬殊,新四军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3600余人被俘或失散,3000多人壮烈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邱仲尧正是这2000余突围者之一。夜间突围冲出包围圈后,就与组织失去联系。他和几位战友隐藏在树林里或山洞中,野果充饥,风餐露宿,以躲避国民党顽军的追杀。

新四军战士邱仲尧抗日救国

港东村村头宣传画

到了5月份,思乡心切的邱仲尧,决定回石狮老家。为了不暴露身份,他化妆乞丐,沿途求乞,风餐露宿,终于在7月上旬的一个夜晚到达港东老家。此时,他已皮包骨头,身体极其虚弱,只好在家中休养。3个月后,在姑母的操持下,与永宁沙堤村农家女儿龚乌银结了婚。婚后不到一个月,返回菲律宾,进一步开展华侨抗日救国运动,支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抗日。

加入“华支”  

1941年12月8日爆发了太平洋战争,随之日本侵略军占领了马尼拉。为应对局势,1942年3月29日,菲律宾华侨总工会领袖许立率领抗日团体骨干300多人,在吕宋阿拉悦山区成立了“菲律宾人民抗日军”,同年5月19日,又成立了“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又称“48支队”,意思是把八路军和新四军这两支令日本侵略军最头痛和胆怯的部队合二为一,巧借两支铁军的威名,以八路军和新四军为榜样,使“华支”成为菲律宾“民抗军”的模范。

邱仲尧参加了“华支”。之后,他一直跟随“华支”出生入死,从中吕宋到南吕宋,转战14个省和马尼拉市,经历3年多的艰苦卓绝战斗,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华支”队伍从开始的52人扩大到700多人,进行大小战斗260多次,歼灭日本侵略者2000余名,缴获大量敌军枪枝弹药。1992年5月,菲律宾共和国政府邮局为纪念太平洋战争中抗击日本侵略者、立下显赫战功的12支游击队而制发的邮票,其中1枚就是专门纪念“华支”而发,邮票上印有醒目的阿拉伯数字48

晚年岁月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邱仲尧参加新四军的原因,当地国民党政府经常会到港东家中搜查证据或抓人。思乡心切的邱仲尧不敢贸然回家,直到1948年国民党政府已是强弩之末,他才向同村的旅菲侨胞借款回家探亲,并盖了3间石条房,一家人总算有了安居之处。次年,为了能尽快还清债务,他又返回菲律宾,重操旧业,以收卖废品谋生,把积攒下来的钱寄回老家还债。

由于长年打仗且多次负伤,加上长期单身一人生活,无人照顾,平日省吃俭用,缺乏营养,身体逐渐虚弱,众病缠身。1966年经旅菲乡亲集资筹款,邱仲尧才得以回到港东老家安顿下来。

他曾抱病多次专程到北京、福州等地参加战友聚会活动,回忆自己亲历的战斗岁月,缅怀牺牲的战友。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先是患上严重的眼疾,一年间几乎失明,后来还患有皮肤疾病,全身长满水泡,奇痒难忍。由于当时医疗条件差,得不到很好治疗。1968年,邱仲尧病故,享年68岁。

新四军战士邱仲尧抗日救国

作者与邱仲尧之子邱正舜(左)

邱仲尧的一生,是为抵御强敌侵略、为民族解放而战斗的一生。虽然他没有担任过领导职务,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战斗功绩,但却依然得到了祖国人民的高度赞誉,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