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电影《烈火中永生》的人们,对华莹山游击队中智勇双全的“双枪老太婆”都赞叹不已。殊不知,“革命先驱”方志敏同志的夫人缪敏同志也是一位遐迩闻名的“双枪女将”,在闽北顺昌北部山区留下英勇战斗的足迹,播下革命胜利的种子。
位于邵(武)建(阳)顺(昌)接壤的华家山,北起建阳的书坊丁厝,余脉逶迤,南伸仁寿、桂溪,转至邵武卫闽的中村。纵横百里,支脉四向,与大金山、二金山、笔架山、十八恼诸大山连成一片,群峰起伏,广袤无垠。周围错落着三县(市)上百个村庄。
红云寺周边现状
这一带山高林密,地形险要,进可以控制3县,退便于隐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华家山是闽北游击队根据地之一。闽北革命根据地传奇式英雄人物,人称“黄老虎”的黄立贵领导的闽北红军独立师、方志敏夫人缪敏率领的红十军团部分红军,先后在这一带活动过。许多精悍的游击小分队,更是经常出没其间。
国民党反动派从1934年至1944年的10年里,先后抽调李玉堂的第三师,刘和鼎的五十六师,周志群的十一师以及钱东亮的建崇浦警备部队,不断追击“围剿”,还多次纠集3县的地方武装搜山,有时多达五六千之众。红军、游击队利用华家山这一天然屏障,在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声东击西,一次又一次突破围堵,使敌人的“围剿”彻底失败。
早在1931年至1932年间,方志敏两次率红十军入闽作战,对顺昌人民震动很大。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把仁寿区(按行政区划属仁寿镇、洋墩乡范围)划为特种区,政治上对人民进行残酷统治,经济上对人民横征暴敛,加上这一地区经常闹匪患,人民终日不得安宁,穷人渴望解放,向往自由。
1934年3月初,黄立贵率闽北红军独立师200余人,经邵武转战至顺昌境内的大布、洋墩。逼近仁寿时,国民党三区区长吴琼琳急忙纠集自卫队和以上白保为主的大刀会徒约百人,妄图拒我红军于南路口外。某日上午10时,红军与自卫队、大刀会接火。战斗半小时,守敌不支,丢下4具尸体,狼狈逃窜。红军顺利攻占仁寿。次日,红军撤离仁寿,由余塘上矮坪,沿华家山返崇安休整。
与此同时,缪敏率领红十军团的部分队伍四五百人,深入到仁寿区的桂溪、矮坪、洪地、地村、大金山、二金山一带活动。红军进驻后,立即布告安民,书写“打土豪分田地”“保甲长像锁链一样套在衣民身上”等标语。当晚,红军召开群众大会。除有钱人和部分受反动宣传欺骗的群众逃离外,留下来的穷人倾室赴会,约五六百人。红军战士与群众欢聚一堂,个个喜笑颜开,场面十分热闹。会上,缪敏作热情洋溢的讲话,阐明共产党的革命目的和抗日主张。会后,红军把大地主的几头肥猪宰杀后分给与穷人。
1934年4月,缪敏率红十军团突围的部分队伍约四百人,冲破国民党重重堵截,向顺昌北部地区运动,于农历3月9日到达桂溪,11日上午7时移驻余塘(当时叫余墩坝),准备开往华家山休整。由于国民党长期的欺骗宣传,村里群众听到红军要来的消息,纷纷逃进后山。红军进村后,即分头上门串连,向留村的群众反复宣传,动员他们叫回亲人,免受风餐露宿之苦。经村民四处招呼,下午全村男女老少都陆续回到家里。当人们一进家门,看到庭院清爽,家什井然,红军战士笑脸相迎的情景,那颗还有点惴惴不安的心才平静了下来。当晚,部队分散住在本村一吴姓土豪家的谷楼上以及老百姓家中。经过短暂的相处,村里不少青少年就和战士成了亲密的伙伴。缪敏房东的长子钟道生以及吴培仁、吴善铭、李莲英等本来打算跟随红军,只因突然发生战斗而未成行。
缪敏在余塘时给人的印象:圆圆的脸庞,待人和气,身材较高,二十二三岁(其实那年她已25岁),穿着红军制服,腰间插着两支短枪,十分威武,人称“双枪女将”。她到余塘那天晚上,住在本村贫苦农民吴月荣家的大厅里。
当夜,余塘村沉浸在静谧的月夜中。这时,国民党十一师600余人,从建阳境内悄悄地向余塘逼进,而从顺昌境内跟踪的另一股敌军也到达仁寿。他们企图南北合围,一举歼灭红军。但敌军没有群众基础,耳塞眼瞎。北敌于12日上午8时左右与红军打响战斗时,南敌却循红军挺进的路线还停留在桂溪追寻我军去向,从而给红军让开了南面缺口。
村姑李莲英后来是这样回忆的:“次日早晨,大家刚吃过早饭,缪敏拿来一块约两尺见方的红布,微笑着教我在上面绣红五星。她用铅笔正在红布上画格子时,突然听到枪声。据说是国民党七十五师有六七百人来包围余塘。当时,缪敏相当沉着,她对我和百姓说:‘不用怕,你们躲在房间里,不要乱动。’接着,她迅速地从腰间拔出两支短枪,冲出大厅,去指挥红军作战。过了一阵子,枪声渐渐地消失了”。(据顺昌县委党史办公室主任肖理贵1984年4月19日采访李莲英记录《我见到缪敏》)
这次战斗来得突然,而且异常激烈。缪敏临大敌而不怯,镇定自若地命令驻新市(距余塘1公里)的连队进行狙击,掩护主力撤退,又布置少量兵力控制余塘后山,防止由新市左侧山岗运动的敌军切断我通往江元的退路。据守新市关帝庙的狙击队,以轻重机枪各一挺,组成密集的火力网,把敌军压在一个左傍陡坡、右临深涧的狭长地段。敌人几次冲锋都被打退,战斗持续了1个多小时。狙击任务胜利完成后,即迅速撤出阵地,改作后卫。这时,从新市左侧山上运动的敌人已接近江元通道,退路被切断,他们就沿着小河道,借两岸丛生的杂草掩护,边打边撤,迁通至油山小径,一口气冲出包围圈,奔向江元与主力会合。两路会师后,立即出发,行至鹞岩,又和桂溪向余塘合围的国民党军遭遇,幸距离尚远,我军无意恋战,回击一阵,就由矮坪开进华家山。
扑空的敌人气急败坏,闯进余塘索酒要菜,摔盆掷罐,弄得鸡犬不宁,折腾了大半天,临走时还强拉十几个民夫抬伤员去仁寿。次日,又从仁寿强拉吴松寿、吴长才、黄春生、许廷桢等10余人抬伤员去建阳。这些民夫,往返200华里,一路上吃尽苦头。由于我军战士英勇灵活,此仗红军击毙敌连排长各1人,士兵4人,伤敌20余,并缴获一批步枪、轻机枪,而红军仅伤亡各1人。牺牲的那位红军战士,由村里人暗地收埋,长眠于村头右侧青山上。
2004年12月17日,笔者在位于仁寿镇上白与建阳市南槎交界的海拔逾800米的二金山之红云禅寺前,欣然看到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百姓为重修禅寺、缅怀缪敏功绩而立下的一块石碑,碑文写道:“顺昌北陲二金山,山峦起复洪山寺,白军追杀方夫人,旧殿焚烧数十载……”可见,缪敏精神永驻闽北人民心中。
作者于红云寺前留照
洪山寺,始建于唐末,1935年因缪敏等红军将士在此疗伤、休整过,红军离开后,国民党保安团纠集地方武装将禅寺付之一炬,毁于一旦,幸寺内僧尼闻讯撤离,幸免于难。为纪念红军和缪敏,1981年上白等村百姓踊跃筹资重建洪山寺,将洪山寺改名为红云寺,设立“红色记忆纪念室”,成为学习党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他们还在半山腰建一座“红军亭”,成为顺昌红色旅游线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2013年3月,红云寺被南平市民族与宗教局、市佛教协会评为“2011—2012年度和谐寺院”。
2021年6月1日,笔者随县政协文史学习界组冒雨登临此胜景,不由感慨万千:原中央苏区县顺昌县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步入建设富美新顺昌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