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朋友约我去三洲,然而我对长汀三洲印象并不怎么好,记忆中三洲很穷。上世纪60年代我去过三洲,知道那里的山光秃秃的,跟河田一样,都沦为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处沟壑纵横、崩冈裸露,有道是:“三天下雨防汛,三天不雨抗旱”。每到夏天,烈日烤得山上热浪滚滚,像被火烧着似的,人们称之“火焰山”。据说,民国时期福建省研究院专家张木匋先生,曾对河田和三洲作过预言:“数十年后,溪岸沙丘,将无限制地扩展,乡镇恐怕也将随着楼兰而变成废墟。”可是朋友对我说:“那是老皇历了,现在变化可大啦,我们去看看吧!”
说去就去,现在交通方便了,我们很快就到了三洲。这是闽西长汀县的一座集镇,汀江由北至南,来到这里与南山河交汇,把陆地分隔成三块,因此得名三洲。据载,早在宋朝,随着宋慈对汀江航道的开发,三洲就成了繁忙的商埠码头,有“日见船帆不断,夜泊船桅成排”的说法,商贾云集。到了明代,这里又设立古驿站,形成了早期的汀杭大道。1930年10月,中共中央为了与中央苏区的沟通联系,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围剿”及严密的经济封锁,决定建立一条经上海、汕头、大埔、永定、长汀、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这条秘密交通线成为中央苏区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三洲是这条秘密交通线上重要的一站,许多革命同志就是通过三洲秘密交通站来到中央苏区的。
徜徉在集镇大街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古朴的风情,古街两边的老屋都是府第式建筑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仿佛让人走进了一条历史画廊里。集镇上古迹众多,有古城门、古寺庙、古凉亭、古井、古墓及宗祠等近70处。位于下街路口的戴氏宗祠建于元代,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步入古凉亭,一块高悬的大红木匾赫然入目,木匾长约2米,宽约80厘米,上书“古进贤乡”,苍劲有力。传说,此匾是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体察民情时写的。
这是一座有魅力的传统古村落,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有过红色的记忆,在那血与火洗礼的岁月里,三洲被称为永红模范乡。
走过集镇,朋友带我来到三洲杨梅园,放眼望去,满山青翠,山上的杨梅熟了,紫红色的杨梅犹如一粒粒红玛瑙,玲珑剔透,缀满枝头。果农们忙着采摘杨梅,个个喜上心头,脸上写满喜悦。女人们招呼我们吃杨梅,这里的杨梅,个个深红,果大,忍不住咬一个,果然味甜,令人喜爱。商贩也来了,山庄里好热闹,眼看着一车车的杨梅远销,我不由得啧啧称赞,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水土流失重灾区。吃着杨梅,我问朋友,三洲原来没有杨梅,它是怎样种上杨梅的呢?
朋友笑一笑,给我讲起了三洲种植杨梅的故事……
(二)
1983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带领专家、科技人员专程来到长汀县视察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他跋山涉水,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创造性地提出了《水土保持三字经》,打响了治理水土流失的攻坚战。
政府从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入手,一面实行封山育林、禁烧柴草;一面以“补”疏导,烧煤由政府出资补贴,免费供应煤球,建沼气池还给予补助款,开展用电补贴试点,引导群众以煤、电、沼气代柴,解决群众燃料问题,从源头上避免农民烧柴对植被的破坏,确保封山育林。
1992年夏天,长汀县林业局组织了“让荒山变绿洲”的大讨论。当时,营林股长黄昌良提出三洲乡可以种植杨梅,理由是杨梅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的特性,四季常青,保水力强,种植杨梅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他的意见得到众人认可,于是林业局派黄昌良带了几名技术人员赴浙江考察东魁杨梅,并且引进了1997株东魁杨梅,在三洲56亩荒山上试种,成活率达到90%以上,1998年进入盛产,引种杨梅在三洲获得成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000年,在原来试种杨梅成功的基础上,长汀县林业局作出了在河田、三洲建立万亩杨梅基地的决定,派出范小明等4位技术人员到三洲作具体的技术指导。范小明与同事在三洲种植了3万多株杨梅,成活率高达91%,绿肥盖度达到了80%以上,创造了长汀造林史上的奇迹。林业局杨梅基地的示范,起到了很大的影响,让人们看到了希望。于是,有村民开始承包荒山种植杨梅。
三洲镇党委、政府也抓住省委、省政府将水土流失治理列为省为民办实事的机遇,争取政策、资金扶持,对连片种植杨梅5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元,连片种植500亩的,出资修建果园道路,极大地调动了全镇种植杨梅积极性。那年冬天,村民俞水火生在丘坊村社下尾山场开发种植70亩,打响了规模连片种植杨梅的第一炮。
为了帮助村民种植杨梅,范小明带领种植户俞水火生等人到浙江黄岩、闽南霞美镇等各地考察。考察回乡后,俞水火生增强了信心,扩大经营,到三洲村、小溪头村、桐坝村异地租赁山场,种植杨梅680亩,拥有4个果场,精品果园一个,总面积达75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杨梅种植大户。村民黄金养也承包了500亩荒山种植杨梅。在果园管理上,非常注重科技栽培,经常请县林业局的技术员现场指导。在俞水火生和黄金养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杨梅种植的行列。
杨梅丰收了,为了拓展市场,三洲乡党委和政府引导果农成立了杨梅产销协会,加强对杨梅产业发展的指导和管理,把杨梅加工成杨梅酒,提高杨梅的附加值,并且引进外资新建果品加工厂,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解决了果农的后顾之忧。为能更好开辟杨梅销售市场,协会又派出骨干会员到上海等各地考察水果批发市场,与各地杨梅批发经销商建立销售渠道。用保鲜运输车把杨梅销往上海、浙江、广东等各地。他们还建了保鲜库,保鲜后的杨梅销售价格十分好。
由于解决了市场销路,村民纷纷租赁山场种植杨梅。据统计,全镇6个村有197户种植杨梅,面积达到12260亩,杨梅年产达100万公斤,在杨梅产业的带动下,森林人家、农家乐等乡村旅游项目红红火火,效益很好。每户收入几十万,极大地显示了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三洲种植杨梅出名了,被人们誉为“杨梅之乡”。2011年经省政府批准,三洲乡改为“三洲镇”。
(三)
如今的三洲,人们生活好过了,许多农户建了新房,买了小车。朋友对我说,来到三洲,一定要去看看。
汀江国家湿地公园是福建省唯一的河流湿地公园。公园不仅保护现有的汀江河流湿地,而且是对外展示几十年来水土流失治理成果和杨梅之乡的重要基地。总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范围涉及河田、三洲、濯田3个乡镇12个行政村,涵盖汀江及其支流河道28.5公里。按国家5A级景区要求建设成以河滩、沼泽为主,聚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为一体,打造水乡风情画廊和古镇文化体验区、现代生活休闲区、生态田园度假区、水土保持科教区、低碳生活体验区等“一廊五区”。
百闻不如一见。昔日的荒谷僻壤,如今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我们沿电瓶车道一路欣赏,小径两旁绿树成荫,水面上新建的观赏栈道蜿蜒曲折,美不胜收,波光粼粼的湖面,游鱼翕忽往来,岸边苇枝丛生,鲜花竞放,让人心旷神怡。许多野生动物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不时可见候鸟飞禽。湿地公园成了三洲镇一张国家级生态名片。
湿地公园里有一座中国杨梅博物馆。在杨梅产品展厅内,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杨梅原汁酒、杨梅罐头、杨梅果脯、杨梅酱、杨梅干、杨梅香精等上百种杨梅产品,展现了丰富的杨梅文化内涵,大幅度提升了三洲“杨梅之乡”的旅游品质。
杨梅博物馆广场拱桥旁又建一座红通通的巨型杨梅雕塑,吸引了更多游客观赏。朋友告诉我,从2008年开始,三洲镇连年举办杨梅采摘旅游节,来自四面八方上千名的游客相聚于三洲,共同品尝杨梅美味,体验生态旅游。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系长汀一中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