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红土地论坛红色文化基因库特别策划老区视角乡村新貌红色记忆红色旅游老促会新故事期 刊

大力推动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

2024-04-23 12:15:56 来源:红土地杂志社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为适应和改造生存条件而创造出来的全部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客家历史、方言、民俗、民居、山歌、人物、诗文、饮食等多方面。客家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客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文化的精华,长期的迁移养成了兼收并蓄取其长、开拓进取不保守的民风,使客家民系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红色文化是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也与红色息息相关,从来没有分离过。红色文化不是红色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的整合。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历史印证、文明传承、政治教育和经济开发等方面价值功能。红色文化承载的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当代弘扬红色文化不但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更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

客家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源泉,为红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不竭之水。红色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文化是在客家地区范围内形成和发展的,带有明显的传统性和地域性;而红色文化则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带有明显的时代性和革命性。

从中央苏区所在的赣南和闽西来看,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一是外延重合。形成客家文化的地区是红色的土地,而产生红色文化的又是纯正的客家地区。二是内涵叠加。客家文化中有红色文化,如长汀南山桥下村的谢氏宗祠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是松毛岭战役的指挥所,现在就成了省级保护的红色文物;又如长汀的客家山歌《风吹竹叶》唱的红军入闽的内容;而红色文化中也内含客家文化,如张惟的《血色黎明》写的是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但里面的人和事大都离不开客家。因此,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内涵相通,外延相容,密不可分,两者完全可以融合,共同发展。但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不能完全划等号,两者可以是并列平行关系,自立门户,并行不悖,也可以是交叉重合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融为一体,共同发展。

 

探索实践

 

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应如何融合发展?福建龙岩市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龙岩是全国最集中连片的客家人聚集地之一,也是客家祖地,境内7个县(市、区)有5个是纯客家县,客家人口有230万,流经长汀、上杭、永定的汀江是客家母亲河,长汀被称为客家首府。龙岩保留了大量的客家民俗、客家民居、客家美食、客家民间艺术等,也涌现出大量杰出的客家人物。客家人在这块闽粤赣交界的土地上生活了千年,在与历史、自然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了新的独特群体——客家民系,并以此为中心不断向外迁徙拓展。

龙岩又是一块闻名遐迩的红色土地,是当年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和经济中心,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192912月在上杭古田召开的“古田会议”,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指明了方向。龙岩还保留了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和纪念建筑物,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569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69个点。

龙岩是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高度重叠的地区。闽西客家人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经过与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长期不断的交流融合后,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经济、语言、信仰、风俗的闽西客家文化。自上世纪二十年代起,追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应运而生的红色文化在闽西土地上逐步形成后,闽西这块客家祖地上就出现了并长期存在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相伴而行共同发展的情况。

长期以来,龙岩市高度重视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建设,一方面打好客家文化牌和红色文化牌,另一方面也对这两种文化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探索实践

一是着力打好客家文化牌,弘扬客家精神作为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的主要组成部分龙岩市注重打好客家祖地、客家首府、客家母亲河等品牌,做好客家文章。2000年成功承办第16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到会致辞,看望到会客家乡亲。这次会议的圆满成功极大提高了龙岩在全球客家的知名度。在龙岩中心城市兴建客家祖地博物馆,各客家县设立客家博物馆,缅怀客家名人,宣传客家地区历史、民俗、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等。在龙岩电视台开办客家话节目,传承客家文化基因。国家文化部批复同意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后,龙岩市编制了《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并于201911月经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公布。龙岩市还在20194月印发了《关于加强闽西客家文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了全力提升闽西作为世界客家祖地的影响力,打造全球客家文化高地,构建全球客家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的目标。近年来全市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有效措施挖掘保护各类民俗、技艺等,注重培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迄今龙岩市县两级均成立了客家研究联谊会,组织开展客家文化的研究、传播、交流活动。全市设立了客家文化研究会、客家文化龙岩研究基地等机构,创办了《环球客家》、《客家纵横》等杂志。

二是大力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龙岩市重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传播红色能量,创立“红土地”品牌,做足做大红色文化文章。制定了《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保护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利用闽西革命历史纪念馆、古田会议纪念馆等阵地,讲好龙岩“二十年红旗不倒”的红色历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特别对古田进行全面规划,打造中国革命的“红色圣地”,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党员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古田会议永放光芒成为现实。尤其是2014年新古田会议召开后,古田的地位更显突出,前来古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愈来愈多,古田干部学院也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党员培训的重要场所。龙岩市还办好《红色龙岩》等刊物,培养一批作家队伍,和厦门联合办好“红土地蓝海洋笔会”。创作出版《中央苏区演义》等一批介绍龙岩革命历史的红色书籍,还先后拍摄《陈毅赔情》《英雄无语》《古田军号》《绝命后卫师》等影视剧,让更多人通过影视作品进一步了解龙岩,也使龙岩的红色文化走出闽西,红遍全国。

三是注重探索两种文化融合发展路径一方面搭建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整体研究平台,打造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整体研究队伍。组织专业和业余研究人员共同开展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整体研究,探讨两种文化的特点、关系以及融合发展的路径,特别是重点研究客家精神与革命精神的内在联系,研究如何在客家地区打好红色文化品牌。在龙岩学院建立了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数据库,深入开展两种文化研究另一方面,在大文化建设中主动推进两种文化的有机融合。在打造龙岩的“红土地”品牌时,把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融为一体,将客家文化内容和红色文化内容一起作为各级研学基地对党员干部培训时的必修课,让培训人员同时接受两种文化的熏陶;在规划设计龙岩旅游精品线路时,也将客家文化景点和红色文化景点同步考虑,既看古田会议旧址,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也看永定土楼,领略客家人的传世杰作。

四是努力发挥各自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两种文化融合。长汀、上杭、永定、连城、武平5个客家县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胆探索实践,推进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合发展,呈现出一派齐头并进百花争艳的喜人局面。长汀县充分利用客家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及各类旧址,追溯汀州客家源流,介绍长汀革命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办好每年一次的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吸引全球客家人到长汀寻根谒祖借各方之力,采取政府民间相结合,开展修复革命遗址、修复唐代古城墙、修复文庙、城隍庙以及各姓氏宗祠等,挖掘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近期还着力打造中复村长征出发地遗址群,并正在实施红军长征建设项目又如上杭县继续着力打造红色古田品牌重修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宣传新时代才溪人勇闯天下的客家精神;特别是新建全球最大的客家族谱博物馆,展示160多个客家姓氏近3000多种近20000册客家族谱,2万份客家契约,促进两岸客家人及海外侨胞族谱对接,寻根谒祖。

 

有机融合

 

龙岩市在两种文化融合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无论从认识层面、宣传方面和落实措施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仍需改进提高。进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应如何进一步有机融合,共同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认识层面的融合。将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一样重视,一样宣传,不顾此失彼,力求齐头并进,融合发展。整合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研究人员,共同开展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整体研究,要真正做到红色文化研究有更多的客家元素,客家文化研究增加更多的红色内容。要把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合起来,作为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备内容。

资源(实物)方面的融合。要充分利用客家文物与红色文物交融叠加的特点,进一步深入摸排和挖掘客家文物、客家遗迹,整修红色旧址、伟人旧居,促进红色文化与历史文化名村融合打造。特别是于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整合一批红色文化资源,逐步解决散而乱的问题。

宣传载体方面的融合。一是博物馆、纪念馆等对外场所以及网络平台、电视栏目等都要将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宣传有机融合,大力宣传客家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及中国革命各个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和做出的贡献,宣传客家名人,特别是在传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更多展现客家精神在新时代的新含义新作为;二是演艺团体的演出内容既要有客家传统曲目,也要有红色文化的正能量作品。三是文学刊物的发稿内容占比。红色文化刊物应保证一定比例的客家文化内容,客家文化刊物也要保证一定数量的红色文化内容。

4.创新拓展方面的融合。要认真总结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在文化旅游上融合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开拓思路,创新渠道,力求通过旅游的方式,将历史知识、客家民俗、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传输给游客,让游客在参观游览中领略客家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如长汀县城旅游线路既有参观客家博物馆,游览店头街、唐代古城墙,品尝客家美食,也有参观福音医院、瞿秋白纪念碑,使游客既体验客家文化的厚重和丰富多彩,客家人创业的艰辛,也感悟革命斗争峥嵘岁月的严酷和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从而主动地、真诚地接受客家文化的熏陶和红色文化的洗礼。此外,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还可以修缮一批客家红色古宅,建设有客有红的特色乡村。

人才培养的融合。要鼓励更多的人了解学习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增强对两种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既熟悉客家文化,又熟悉红色文化的研究人员、文学创作人员和艺术表演人才。

 

发展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切实将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落到实处,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提升站位,统一认识。要从更高站位认识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加快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整体研究。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客家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不断继承创新,将保护传承客家文化融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充分发挥客家文化教化育人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红色文化现代应用的政策实践改进,重视新时代红色文化内容的开发提升,特别是要通过对红色旧址、革命文物等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挖掘其展示的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等丰富内涵在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更多人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铭记光荣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高地。

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网站、公众号、微信、博客等载体,大张旗鼓宣传客家人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以及中国革命各个时期所作出的贡献,宣传客家先贤名人、族谱、优秀家训,宣传红色文化,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对接中国革命精神,让更多的客家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扬客家人艰苦奋斗、英勇顽强、敢于斗争的精神,用心了解、全心传承、尽心保护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并将其转化为内生动力,增强参与感和主动性。

统筹规划,全面推进。要按照国家、省、市已经下发和制定的有关加强文化建设、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法规、条例、决定、意见等,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落实。要统筹各方力量,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要善于借势、借力发展,抓住各级重视文化建设的机遇,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盘子,争取更多红色旧址列入文保单位真正“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要争取各相关部门支持,共同打造文化精品,将客家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打造特色品牌,带动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交融叠加的旅游,推动客家地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还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争取民间支持,如祖屋、宗祠修缮,可通过有关部门和宗亲组织等争取侨资、港澳台资及民营企业家捐资。

从长计议,持之不懈。要从小抓起,从细入手,逐步推进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要在客家地区形成“我是客家人,会讲客家话”的氛围,鼓励年青一代学讲客家话,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做好家长思想工作,让最基本的客家基因得以传承,并通过举办客家话大赛、客家山歌比赛、客家知识讲座等形式,大力推动客家文化的普及;与此同时,要注重红色文化的宣传,组织青少年参观革命旧址,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红色人物和红色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此外,还要加强人才培养,特别是要注重培养熟悉客家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两栖人才,包括学者、作家、演员、歌手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传统技艺(如土楼营造、花灯制作)人才的培养也应更加重视。

客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红色文化是最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只要两种文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与时俱进,携手前行,相互融合,共同提高,就能够在新时代比翼双飞,共结硕果,为客家地区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努力成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