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红土地论坛红色文化基因库特别策划老区视角乡村新貌红色记忆红色旅游老促会新故事期 刊

乡村振兴的“南岩范儿”

2021-04-25 22:03:39 来源:《红土地》杂志2021年第04期

福安市潭头镇南岩村是中国传统村落、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和福建省最具休闲价值村庄。近期,福安市乡村振兴调研平台和市乡村振兴办公室赴南岩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村庄农舍、田间地头、文创实体、研学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和座谈了解,一致认为南岩村乡村振兴有成效、有特色,其做法与经验可看、可学、可推广。

形成了层层动员、户户参与、共谋振兴大计的“南岩做法”

“心连心”召唤,打好宣传牌

南岩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先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大会、妇女大会和乡贤代表会议等各种会议21场次,反复宣传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重大意义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个字的总方针、总目标、总要求的重要论述,通过层层动员,广泛宣传,心连心召唤,鼓起了全体村民共谋南岩乡村振兴发展大计的热情与干劲。目前全村有1117人踊跃报名入股村经济联合社。参加南岩村乡村振兴促进会、乡贤理事会和妇女联合社的村民,占全村总人口90%以上。

“点对点”联络,打好乡情牌

南岩村总人口1350人,常年在外经商务工人员近600人。如何打好“乡情牌”?南岩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地缘、血缘、亲缘”优势,借助“乡情、亲情、友情”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通过点对点的联络,第一批已有27个外出经商人员带着人脉资源、带着创业眼光、带着发展资金返村创业,眼下又有许多在外乡贤准备返村投资发展文创和民宿。

“实打实”推动,打好振兴牌

南岩村“两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投资近200万元,“实打实”推进南岩村乡村振兴。村支委王信华自告奋勇牵头组织带动10多个困难户参与新茶园改造,培育种植新优特农业品种,从事农家乐和发展淡水养殖。村妇女联合会组织妇女100多人(其中已婚出嫁在外30多人)自发筹资100多万元,兴办3个劳动实践教育研学项目。在外经商务工返乡人员27人投资400多万元,兴办了民宿4家、农家乐2家、茶叶加工厂2个,改造高产茶园50多亩。在外乡贤王兴宁回村投资263万元创办民宿和茶叶观光园。通过打好“振兴牌”,全村共投入乡村振兴资金达3000多万元,目前已落实第一批乡村振兴项目7个,第二批正在推进的项目有3个,第三批项目也正在谋划之中,为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南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彰显了因地制宜、依托资源、适合本地实际的“南岩特色”

做大文创产业“烫金名片”

南岩村素有闽东“明清建筑博物馆”之美誉,村内至今保留有明清时期的百年以上古建筑42座,极具学术研讨和旅游开发价值。村“两委”立足实际、依托资源、精准定位、深度挖掘,充分利用古民居、古建筑和革命遗址等独特资源,先后聘请浙江、台湾、福州等地学者专家创办文创实体,建设南岩书苑、麋鹿酒吧、咖啡屋、奶茶店、文艺直播间等。此外,还利用土地革命时期原安福县上中区苏维埃旧址,建立红色纪念馆和创意文化休闲屋;引进大专院校在该村设立传统民居建筑专业的培训基地;引进福州大学技术制造天然手工皂;发掘培育清乾隆御赐“岩岩功夫”制茶技术;聘请大雅文创协同台湾文创专家进驻村落进行陪伴式服务。经过2年多的运作,已把南岩村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创产业基地。

做强研学产业“新型引擎”

南岩村按照“研学+文创+旅游”的发展思路,因势利导,筑巢引凤。几年来先后与北京、上海以及省内高校联手构建融“研、学、产”为一体的全省首个“乡村振兴实践与协调创新发展合作平台”,利用古民居、古建筑42座,开展美学研讨和旅游开发。现已投资30多万元建设大(专)院校研学楼,目前已完成基础木构外墙砌砖工程。聘请中国微电影发起人之一、二胡演奏家洪伟和舞蹈家周青入驻该村兴办南岩书院,为当地培养文创和研学人才。研学产业新引擎带动该村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同步发展。

做实名优新特“致富产品”

产业兴旺离不开名优新特产品的效益支撑。村经济联合社依托茶叶、太子参两个主导产品投资400多万元,聘请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引进黑米、黄精、松针白茶、美国山核桃等名优新特品种进行试种并建立   新优特品种示范园,现已种植300亩木本油料植物。目前,“岩岩工夫”依托500亩高山茶园,开发出“松针白茶”系列新产品年产值达290万元,仅此一项,户均年增收入近万元。此外该村根据高海拔气候特点,引进了适宜种植的中药材,由村经济联合社按小组实行包干责任制分组种植。

探索了创新驱动、激活内力、农村集体产权变革的“南岩样本”

自愿入股“农民变股民”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支撑,也是实现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南岩村户籍人口1350人,现有资格村民1117人,全员自愿加入经济联合社,每人交股金200元,村民股占经济联合社股份的70%,集体资产股占股份的30%。通过成立股份经济联合社,实现了“农民变股民”的华丽转身,让村民感觉到自已真正成了联合社的主人,大大激发了“我的家园我建设,我的家园我管理,我们建设的成果我们共享”的内生动力。

盘活资源“资源变资产”

南岩村坚持把清产核资做实,把权属关系厘清,把集体资产管好,认真实施“一户一宅制”,将土地、闲置房屋进行流转,并纳入村经济联合社统一经营管理,经全体村民大会通过,一重山田地每亩每年流转费500元,二重山农地每亩每年流转费300元,三重山山地每亩每年流转费30元,现已集中成片流转土地40亩,开发荒地300亩,并种植了名优新特经济作物。通过流转土地盘活资源,村民利益与经济联合社捆绑一起,实现了“资源变资产”村民与联合社利益共享。

村级主导“资金变股金”

南岩村紧盯这场关系乡村根本,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农村集体产权变革,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任务,守住底线、盯紧成果。村“两委”研究确定,头年入股的村民每人缴纳200元,后来入股的依次适当递增款额,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村“两委”还将集体财产进行产权变革,把原小学的旧校舍和原村委楼改造成民宿,租赁给经济联合社经营管理,实现村集体、联合社双方共赢。通过村级主导,缴纳资金,自愿入股,经济联合社运作,股民每年都能分到属于自已的一份红利,实现了“资金变股金”。

走出了党建引领、综合施策、振兴扎实推进的“南岩路径”
  党建引领有强度

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和带头示范作用。近年来,福安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南岩村的乡村振兴工作,多次深入该村指导工作,为探索“南岩路径”指明方向。潭头镇党委、政府把南岩村作为全镇乡村振兴一个“亮点”来培育打造,镇党委书记经常深入该村帮助解决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镇里指派一名镇“两委”成员驻扎该村负责日常工作,安排一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建强支部,建优班子,从抓基层、打基础抓起,大大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为南岩村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产业布局有广度

南岩村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国传统村落。该村目前已实施的第一批项目和计划实施的第二批项目中产业振兴项目有5个,文化振兴项目3个,生态振兴项目有2个,形成“大小产业相联、长短产业互补、文旅产业融合、多重产业延伸”的产业格局。

环境整治有力度

南岩村从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垃圾干湿分离项目建设,提高了垃圾回收利用率,减少了填埋和焚烧的垃圾量,实现了污染有效控制、公共环境治理规范有序。该村已新建户厕21户,改建户厕135户并已全部完成验收,目前已向2个自然村延伸,新建户厕17个。通过改厕、治水、治污、治脏、垃圾分类、线路下埋、墙体改造、道路绿化,使南岩村环境更美,绿化更浓,设施更完善,从“眼前美”迈向“立体美”,从“一处美”变为“全村美”。    

人才引进有宽度

依托“能人效应”推行“能人带动”模式,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劳动致富。在外企业家王兴宁、王安铃等返乡创业后成了乡村振兴的带头人。该村不拘一格引进人才,目前已引进多位福州、杭州、上海和台湾的学者、专家到南岩驻点,帮助指导传授产业布局、品牌塑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和技术。

乡风文明有温度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南岩村成立了文明新风劝导队和乡风文明志愿者服务队,加强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将文明新风建设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实行常态化的管理。几年来,由于坚持文化振兴这个“铸魂工程”,让南岩村呈现了“文明乡风树了起来,村容村貌美了起来,全体村民乐了起来,乡村文化活了起来,农民腰包鼓了起来”的喜人景象。

乡村振兴的“南岩范儿”

南岩村古民居 (图片来自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