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红土地论坛红色文化基因库特别策划老区视角乡村新貌红色记忆红色旅游老促会新故事期 刊

西表村:唱响唱好红色主旋律

2021-07-11 15:07:11 来源:《红土地》杂志社2021年07期

走进西表村,放眼望去,但见满目葱郁、绿意盎然。一条小河从村前缓缓流淌而过,河边栈道栏杆鲜亮洁净,河水翠绿清澈,村路边原有的一座座土坯房,全一排排钢筋水泥的崭新楼房。这些点缀绿水青山间的新房展现出一幅和谐美丽乡村振兴新画面

西表村位于政和县东平镇,虽山高地远,却有“闽北风光小天府,红绿相间俏明珠”的美誉,是首批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西表村:唱响唱好红色主旋律

红色故事荡心田

西表村处处洋溢着红色气息。驻足村前路边,映入眼帘的是一道300米长的古朴土,墙上再现了该村上世纪三十年代热血青年参军报国,参战支前和军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夺取战斗胜利的生动场景。村尾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古廊桥,深藏许多红军故事,当地群众誉为“红军桥”。19347月23日,西表村风展红旗,革命斗争的火种在这里点燃。当时,中央工农红军七军团二十师五十八团团长黄立贵率红军1000多名战士,从崇安(现为武夷山的上梅乡)出发,克回潭,攻水吉,下外屯,连北坑,一路雄风,挺进西表村,与建(阳)松(溪)政(政和)党组织派遣的苏区干部老丁、杨则仕、张顺礼等人在廊桥上会合,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活动后来,西表村成了建松政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的指挥中心。
在西表村,苏区政府当年还创办了红军枪械修理厂、土炮炸药厂、被服厂,当地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夜以继日投入生产,解决了部队医疗、军需燃眉之急。

时光荏苒,岁月沧桑。苏区中央红军的革命故事在西表村代代相传,西表小山村与红色精神水乳交融。如今,每逢节假日,来西表村络绎不绝的游客们,穿着红军服,戴着红军帽,唱着红军歌,吃着红军饭,重走红军路,重聚红军桥,以此缅怀革命先烈。

红色精神凝初心

赓续红色基因  凝聚党员初心。“当我举起右手,面对镰刀和锤头,我的梦想就不再漂流;当我举起右手,面对镰刀和锤头,我的生命有了追求;我把誓言牢记心头;今生今世,我会为信仰而奋斗……。”每一年新党员的入党仪式中,西表村每名新党员在建松政(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前总会感觉浑身充满力量。长期以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当地红色资源优势,把革命遗址遗迹转为课堂,引领党员追寻红色初心、履行红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党性“两委”还特别注重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村民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的建设中——2020年“七.一”前夕,老党员李仁兴重病卧床,无法参加组织主题教育活动,主动向下派书记打电话请假,并托人多交1000元党费;2020年底,村里公路拓宽,1984就担任大队书记的老党员魏焕坦和老主任杨子岳、范子松等人,连续40多天,冒着严寒和阴雨,监督并帮助村里做好各项有关工作;村里为发展红色旅游,召开支部大会,在党员的带头下,一个晚上筹齐了15万元建设红色教育基地的资金;村里老书记曹茂海75岁,退而不休,在3年时间里,写出了政和县第一本红色村志,并无偿奉献给村里;为了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支委康有贵二话不说,带头拆除自己的小卖部。还有老党员魏美流,把自己屋后用了几十年的厨房、柴火间拆除……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西表村38名党员,构筑起了迈进乡村振兴最坚强的战头堡垒。

红色底蕴促振兴

深厚的红色底蕴是西表村永恒的精神财富和发展之源。在摆脱贫困后,西表村把红色主旋律唱响唱好,着眼长远发展,结合自身优势聚焦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两个主题,制定“生态立村、文旅强村、绿色崛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电子商务同步振兴”的发展战略,制了《旅游扶贫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红色游、生态游,着力将老区苏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创建了以村党员干部为引领的旅游发展合作社和农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同时,西表村从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扶持等方面下足力气,用好、用足政策,为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加油助力。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上,共投资2600多万元,使道路提级和河道清理改造、机耕道修整、防洪堤和水坝修筑、村庄绿化、巷道整治、农民公园及旅游公厕建造、水利生态村建设等一大批项目相继投入使用。6年来,合作社种植生态水稻350亩,产出生态大米30多万斤,产值260万元;发展生态茶园200亩,制作生态白茶25000多斤;养殖土鸡15000多头。此外,西表村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也如雨后春笋般,从无到有,发展到6个。这些合作社在当地主要产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龙头作用,从而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带动革命老区乡村的振兴。日新月异的西表村先后被评为“文明村”“平安村”“生态村”“金星村”。

西表村是一座绿色之村、生态之村,她更是一座铮铮铁骨构筑的红色之村。乡村振兴正当时,广大党员纷纷表示要把西表村变成人民群众的一座金山、银山。

西表村:唱响唱好红色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