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红土地论坛红色文化基因库特别策划老区视角乡村新貌红色记忆红色旅游老促会新故事期 刊

石壁村:从“红军村”“烈士村”到“文明村”的华丽转身

2021-07-11 15:10:27 来源:《红土地》杂志社2021年07期

——全村118户980人,就有138人参加红军,平均每户1.2人,扩红运动中又有28人参军,被评上“扩红模范村”,2012年又被命名为“中央红军村”。

——全村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92名,被誉为“三明市革命烈士第一村”。

——2011年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至2020年,工农业总产值4300多万元,村财收入56万元,人均收入17013元,全村通电率、电视普及率、饮用自来水率均达100%。

以上资料来自宁化县的石碧老区村。从“红军村”“烈士村”到“文明村”,如此华丽丽的转身得益于如下功夫:

    一是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动力。

    石碧村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老苏区村。多年来,村两委不断挖掘整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来的党史资料,并于2001年耸立起烈士纪念碑,之后又铺设了“烈士陵园路”,开辟了烈士展览馆。村里对革命纪念物建筑群的保留都做到十分完善,每个旧址旧居内都有遗存的标语、办公桌、枪弹、大刀、票证、契约等。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2020年又在原红军独立第七师野战医院遗址上新建了“宁化红军医院纪念园”。以这些丰富的红军资源优势,组成了红军历史教育基地,以鲜活系统的展示手段,充分反映当年该村的苏区儿女为新中国的诞生所作出的牺牲和贡献。每逢重大节日,组织全村党员干部,特别是青少年接受党史教育。

    二是以培育富民产业为核心。

    石碧村的耕地处在沉积岩和变质岩地区,难以涵养水份,全村1650亩土地因此成了“望天田”。为此,村里从改善农田基础设施,选定市场竞争力强、有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整合革命老区和客家祖地等资源优势、壮大第三产业,组织培训、培养产业能人,转移劳动力、发展打工经济等五方面入手,先后改造中低产田500多亩,建成有机高产田800多亩,培训科技致富能人261个,已稳定转移劳动力592人。2020年,第三产业总产值212.98万元,边界交易额已达2.1亿元。

三是以综合整治为重点。村里按照“田园风光型”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一提升、三整治”,即提升村宅建筑水平,整治环境卫生、村庄道路和河道沟塘。为此聘请了设计专家,测绘了7平方公里的“美丽乡村”总体规划,目前已建成具有客家元素占地11000多平方米“客家公祠”,随即客家中学、客家医院也将相继投入使用。客家商贸服务大楼、枫树垄小区等也将开始为村民服务。如今的石碧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条30米宽的街道穿村而过,一排排矫健挺拔的客家骑楼分布街道两旁,一群群穿载鲜艳的客家姑娘在热闹的商场进进出出,满载着旅客的长途汽车驰向四面八方。基本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统一。

    四是以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

    石碧村党支部一直以“生态美、百姓富、人文明”的目标激励全村上下,合力建设美丽乡村。村两委成立了领导小组, 制订了实施方案,建立了考评办法,并对全村617户村民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登记,建立民生民情档案,按富裕户、温饱户、一般困难户、特困户的分类实行滚动管理,及时帮助解决困难。全村64位党员也分为政治思想、示范服务、参政议政、自我发展、外出务工五种类型,让每个党员都能发挥各自的特长,起到示范作用。  同时,村两委还运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民,开展各种争创活动,建立起文化室、科普走廊、老人活动室、电子阅览室等,实现了天蓝、水清、岸绿、景美和老有靠,病有医,困难有低保,户户有保障。

如今的石碧村,已被列为福建省新农村建设“百村示范”联系点、三明市“美德在农村”示范村。先后获得了“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文明村”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