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协工作者指导油茶农防治病虫害
在“中国油茶之乡”尤溪县,有一批白发老科技工作者13年来扎根于革命老区村,无偿提供优良油茶苗木,为当地茶农培训,示范推广,助推尤溪油茶产业发展,全县油茶产业年产值突破6亿元,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好门路,他们就是尤溪县老科协林业专委会的退休工作者。
从靠天收成到科学栽培
地处闽中腹地的原中央苏区县的尤溪县,这里的老科协一心想为精准扶贫贡献一份力量。县老科协林业专委会通过调研认为,尤溪县虽说号称“中国油茶之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但是,由于品种老化,管理粗放,缺乏科学种植指导,靠天收成,产量低,效益差,制约了油茶产业发展。
2008年,尤溪县老科协林业专委会的老科技工作者从良种优苗入手,筛选品种,引进了“赣抚”CLR长油系列油茶优良种苗,建立起繁育种苗基地,用自身的林业专长和汗水,成功培育了油茶优良苗木。有了好苗木,下一步就是动员茶农参与试种。
2009年初,尤溪县老科协林业专家分别选择一些低海拔的乡村和高海拔的革命老区村先试。向海拔800多米的革命老区联合乡云山村提供苗木2万多株,试种面积200多亩。在低海拔乡村试种近800亩,每亩植100株。老专家们对茶农进行了100多人次的油茶速生高产栽培技术培训,并给予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跟踪服务。试种喜获成功,这1000亩试验田,亩产茶油约25公斤,年产油2.5万公斤,每公斤按现行市场价120元测算,产值达300多万元。
从试点种植到全县推广
扩大苗圃。试种成功后,尤溪县老科协着手向全县推广。老专家们从良种优苗入手,建立了省定油茶采穗圃、良种繁育基地,先后培育优良苗木共1000万株,在全县开展油茶老林的改旧植新工作。
老科协工作者指导建设油茶生态丰产示范基地
成立技术组。由林业专家组成技术组,挂包指导农户种植,举办技术讲座。建立县乡村三级油茶科技推广网络,编印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油茶改造技术标准等教材。老科技工作者下乡进村向油茶农户科普油茶技术,为农户建言献策。通过一系列示范,全县5万油茶农掌控了油茶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成为当地进一步推广油茶的“土专家”。
规范栽培。总结全县油茶科技人员的创新成果,制定《尤溪县油茶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给全县林农提供一套全面系统的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方案,统一质量标准,引导茶农按标准规范种植,不断提高油茶产量质量。
争取加大资金投入。尤溪县油茶林大部分是低产品种,改旧植新需要资金投入。通过向上级争取项目和县财政整合资金的办法,每年投入近千万元,激发了全县油茶农的积极性,推进了油茶产业规范化、设施化、精品化、科技化发展。目前全县已在城关、洋中、梅仙等7个乡镇建立低产改造示范片50多个,每亩产量可提高10多公斤,增加收入1200多元。
村民晾晒丰收的油茶籽
油茶生产车间
建立合作社。积极培育油茶产业主体,提高油茶农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油茶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全县首家油茶专业合作社——尤溪益康山油茶专业合作社大力选用适合本地的油茶品种向全县推广,在新阳、西城、坂面、管前等8个乡镇建立了6500亩的油茶林基地,建立起一支常年从事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的20多人专业队。还投资开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油茶林示范基地2100多亩,改造低产油茶林1850亩。办出了油茶生态园,成为带动全县油茶生产的示范基地,该合作社成为福建油茶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社,油茶产业产值突破1000多万元,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目前全县成立了油茶协会,乡镇设立分会,吸纳油茶种植大户或种植能手加入,会员达2660人,创办油茶专业合作社30多个,吸纳会员1650多名,带动油农3500多户。
13年来,尤溪县老科协老林业科技工作者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发展油茶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目前,尤溪县油茶面积已发展到26.9万亩,带动5万多油茶农脱贫致富,成为福建油茶第一大县,名符其实的号称“中国油茶之乡”。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王谨)